株洲中醫李力明 冠心病435例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探討
2021-01-14 10:59:33
snzyg
28
冠心病435例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探討
李力明
[中圖分類號] R541.4 [文獻標識碼] B [文章編號] 1726 - 6424(2005)14- 1298 - 02
為了探討冠心病的中醫辨證規律,筆者分析了435例的中醫辨證分型,現總結如下。
1 資料與方法
1.1 病例選擇
全部病例來自我院內科門診和住院患者,選擇經臨床心電圖和(或)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確診的冠心病患者435例,男295例,女140例,年齡40~80歲。
1.2 診斷標準
按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組的“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”進行診斷,本組435 例冠心病患者中,穩定型心絞痛242例,不穩定型心絞痛131例,陳舊性心肌梗死62例。
1.3 辨證分型標準
參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學會1990年修訂的“冠心病中醫辨證標準”進行中醫辨證,本虛證分為氣虛、氣陰虛、氣陽虛三型,標實證分為氣滯、血瘀、痰濁和寒凝四型,如同時兼有2種或2種以上標證則以主要標證為準。
1.4合并病
本組435例中合并高血壓病178例,高血脂癥136例,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165例。
2結果
見表1。
1 資料與方法
1.1 病例選擇
全部病例來自我院內科門診和住院患者,選擇經臨床心電圖和(或)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確診的冠心病患者435例,男295例,女140例,年齡40~80歲。
1.2 診斷標準
按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組的“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”進行診斷,本組435 例冠心病患者中,穩定型心絞痛242例,不穩定型心絞痛131例,陳舊性心肌梗死62例。
1.3 辨證分型標準
參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學會1990年修訂的“冠心病中醫辨證標準”進行中醫辨證,本虛證分為氣虛、氣陰虛、氣陽虛三型,標實證分為氣滯、血瘀、痰濁和寒凝四型,如同時兼有2種或2種以上標證則以主要標證為準。
1.4合并病
本組435例中合并高血壓病178例,高血脂癥136例,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165例。
2結果
見表1。
表1 不同類型冠心病中醫標本辯證分型比較(例)
分型 | 435例標本辯證分型比較 | 435例本虛證分型比較 | 253例本虛兼標實證分型比較 | |||||||||
本虛證 | 本虛兼標實證 | 合計 | 氣虛 | 氣陰虛 | 氣陽虛 | 合計 | 氣滯 | 血瘀 | 痰濁 | 寒凝 | 合計 | |
穩定型心絞痛 | 136 | 106 | 242 | 86 | 128 | 28 | 242 | 41 | 28 | 21 | 16 | 106 |
不穩定型心絞痛 | 0 | 131 | 131 | 47 | 69 | 15 | 131 | 26 | 58 | 25 | 22 | 131 |
陳舊性心梗 | 46 | 16 | 62 | 19 | 33 | 10 | 62 | 6 | 2 | 3 | 5 | 16 |
合計 | 182 | 253 | 435 | 152 | 230 | 53 | 435 | 73 | 88 | 49 | 43 | 253 |
3討論
3.1病機
從以上分型結果可以看出,所有435例冠心病患者,均有本虛之表現,揭示了冠心病的病理基礎是本虛。臨床上冠心病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,女性患者則多發生在絕經期以后,此時由于臟腑機能失調,機體各種功能趨于衰退,正氣漸虛,逐漸形成其本虛之病機。本組435例冠心病患者中,穩定型心絞痛和陳舊性心梗共304例,而單純性本虛證有182 例,占60%。其表現形式或為氣虛,或為氣陰虛,或為氣陽虛。純本虛證多見于緩解期。
3.2發病特點
435例冠心病患者中,具有本虛標實證候的有253例,占58.16%,提示了冠心病的發病特征是本虛標實。其產生的原因是在本虛的基礎上,因臟腑功能減退,氣血津液代謝失常,陰陽平衡失調,形成氣滯、血瘀、痰濁和寒凝等有形之實邪,阻滯心脈,影響氣血之運行,形成“不通則痛”之結局。其表達形式可以是氣滯、血瘀、痰濁和寒凝,而以氣滯和血瘀多見。在本組253例中有161例,占63.63% ,這是因為氣為血帥,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,同時血為氣之母,血以載氣。值得一提的是 131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無一例外地除具備本虛證候之外,還皆具有標實證候。由此可見引起冠心病發作的根本原因是實邪阻滯心脈不通,不通則痛。此與西醫之引起心絞痛發作的原因,如冠脈痙攣、粥樣斑塊脫落、血栓形成等不謀而合。
3.3 主要脈證
冠心病之本虛證候以氣短乏力、頭暈目眩、耳鳴健忘、腰膝酸冷、舌淡脈細為主之要表現,這些癥狀在老年人群是較為常見的,老年人出現上述癥狀之后,一旦出現心悸、胸悶等癥狀,提示本虛標實癥候即將出現或已經形成。因此,對老年人的虛損證候要加以重視,密切觀察。本組中本虛證氣虛和氣陰虛所占比例相對氣陽虛為多,氣陰虛證多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?;颊呦染哂嘘幪摪Y狀,因陰虛日久,陰損及氣,形成氣陰兩虛之證,而氣陽虛證者多由氣虛日久逐漸形成,可見冠心病本虛證之本質即臟腑氣血陰陽失調。
辨證施治是中醫學的精華,而辨證又是施治的基礎,提高辯證準確度是確保正確施治的前提,筆者認為冠心病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可以使辨證更趨準確、規范,值得進步探討。

(收稿日期:2005-06-01) (編輯:建 偉)